张清军,1973年生,北京市怀柔区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长城书画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画艺术收藏网会员。
张清军自幼受父熏陶,酷爱书法,遍临诸体,尤善颜体和草书。他曾在避暑山庄学习书法数年,其后又随蔡季良先生学习书法十余年。近年得当代著名书法家王笃才和马培强指导,书法大有长进。张清军的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厚壤,有着博采众长,诸体皆能的非凡功力和境界。要评品他的书法,必须要谈一点中国书法历史。如果不懂中国书法历史继承,那么就无法准确去评论一个根植传统书家的作品,对书家作品的艺术生命就不能得出准确而客观的评论。书法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能将一种书写创造出艺术的形式,是中国书法对世界文化历史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尽管中国书法历经千年的沧桑,但只要仓颉创造的汉字在中国人的骨子里存在,这种书法艺术会永远源远流长。中国的书法艺术准确的说是一种毛笔文化,一种以毛笔载道的特色文化艺术。这种艺术包涵的不仅仅是一种书写功能,一种符号化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人格和精神的写照。因此,可以说,凡是从事中国书法创作的艺术家,无不是厚重的中华文化沉积千年的人格文化传承和精神信仰。我们看到了书法艺术创作的形体美和内涵美,这种美是直观的,是能够深入人的思想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一种正能量。但书法家用几十年如一日的临池不辍的艰苦却往往被人们忽略,而广大书法爱好者更是浅尝辄止,以为随随便便就可以把书法写好。其实,这的确是一个极大的误区。能把字写好这叫书写,而书法艺术又是另外一层高深的境界,许多书法家用毕生精力去追寻都不可得,遑论区区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张清军的书法作品在给我们展示上述艺术美的同时,也将书法创作的维艰隐藏在字体与笔墨之中。我们书法爱好者不仅要欣赏书法美,更要识得书法之难为处,这样才能真正进入书家的精神世界,与书家在精神上共舞。张清军自称诸体之中最喜欢颜体和草书。一般的观点认为,真书(即楷书)是草书的基础,只有深厚的楷书功力才能将草书写得力透纸背而不妍美轻浮。我们从张清军的作品来看,他的颜体书法的确具有很深的功力,结体严谨,勾画斩金截铁,笔墨沉雄,将颜体的端庄宽博大气的森严气象写得尽得风流。不过,张清军的颜体书法用笔上没有过分强调墨的厚重,更有些柳骨的品味。颜真卿的书法被李后主讥笑为:“有楷法而无佳处,正如叉手并脚田舍汉”。当然没有一种书法是完美无缺的,张清军入贴颜体而能出贴,功莫大焉。他的行草笔墨婉转酣畅,风格潇洒倜傥,笔力稳健苍劲,有“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点画之间将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力展露的纤毫毕现,灵动隽永。看似着笔毫不费力,其实腕力十足。行文当中,用笔挥洒自如,或映带,或错落,或牵连,或浓淡,或欹侧,或揖让,悬针垂露玉筋无不精妙,中锋侧锋交替辉映,露锋藏锋或暗藏法度或锋芒毕露。字体遒劲而不失美和,美和而不失清逸,将书家内心精神的疏朗开阔,博雅高远体现的恢宏寥廓。此外,张清军的小篆和隶书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隶书应当临帖于魏碑,用笔遒劲秀雅,结字宽博俊逸,蚕头燕尾特征鲜明,布局严谨规整,厚重而不失灵秀,让人爱不释手。他的小篆瘦劲婉转,骨力峥嵘,力透纸背,宛如金鼎兽骨所雕刻,显示出朴茂的古风。能够将真草篆隶书体具为随心所欲的书法创作,张清军的书法功力让人赞叹,也让我们欣慰中国书法在当代发扬光大的优秀传统。同时,书法爱好者也从这些作品中能够读懂张清军超逸的艺术境界和卓绝的勤勉精神。张清军不仅是一位热衷于公益事业的人士,而且作品深受广大藏家喜爱,被各界人士所收藏。
![]() |
![]() |
![]() |
![]() |
![]() |
![]() |
![]() |
![]() |
被感动 | 同情 | 囧囧 | 愤怒 | 和谐 | 悲剧 | 高兴 | 打酱油 |